期货业“反内卷”重塑竞争逻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06:59:00    

长期以来,期货公司间的“价格厮杀”已突破理性边界:从“零手续费”的赔本赚吆喝,到“高额返佣”的饮鸩止渴,为了争夺客户,期货公司之间价格战愈演愈烈,恶性竞争已成行业痼疾。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20.62亿手,成交额267.47万亿元,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124.85亿元;2023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85.01亿手,成交额568.5万亿元,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234.65亿元。也就是说,2013年至2023年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增长312%,成交额增长113%,而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增幅仅为88%。

长期深陷“内卷式竞争”,期货公司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在无序价格战中苟活,期货公司被迫削减在研发和服务上的投入,公司系统稳定性与投研能力长期投入不足;中小机构在亏损边缘挣扎,行业创新动力不振……这种“内卷式消耗”啃噬着行业根基。而客户看似捡到“低价便宜”,实则承受着服务缩水的隐性成本。当整个行业陷入“增量不增收”的恶性循环,所谓的“竞争”已异化为集体内耗。

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直击行业发展痛点,以规范手续费管理和明确禁止性行为做抓手,为行业划定竞争“安全线”。

新规包含5项核心举措:建章立制规范流程、科学定价合理核定、充分公示保障透明、明确约定严格履约、重点回访强化风控。首次系统性列明7类禁止性行为,“低于成本收取手续费”“变相提高或降低约定金额”“虚假或误导性宣传”“诋毁竞争对手”“不正当抢夺客户”等均被明令禁止,填补了此前的监管空白。

反内卷,不是期货业的“独角戏”,而是国家整治“内卷毒瘤”的重要一环。对期货公司而言,告别价格战的“红海”,意味着终于能卸下低价包袱,将精力投向真正的核心战场——服务质量与价值创造。那些靠“赔本抢客”存活的企业,将被迫重构盈利模式,从单一手续费依赖转向“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的多元路径;而对交易者来说,透明的价格体系和升级的服务体验,才是真正的“定心丸”。

“反内卷”还在重塑行业的竞争逻辑。当价格不再是唯一筹码,期货公司的战场将转移到专业能力的比拼。客户分层服务将成为主流,机构与个人、高净值与普通投资者的需求都能得到更精准的响应。长期来看,那些拒绝转型、固守低价策略的企业难免被淘汰,而聚焦核心能力的公司将推动行业从“通道服务商”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跨越。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当行业摆脱内耗枷锁,期货市场的功能定位将完成质的飞跃,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这些核心价值得以彰显,期货业才能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护航者”。从这个角度看,反内卷表面看是对无序竞争的约束,实质是对行业创造力的解放,是对健康的价值创造生态的重建,更是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清晰指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惠春)

相关文章:

期货业“反内卷”重塑竞争逻辑08-18

“童颜针”代理权引发16亿索赔案08-15

被曝涉嫌职务侵占上千万,娄烨回应:是对我个人的诬陷07-24

2025政法展:华为擎云携全新商用终端与场景化方案赋能政法智能化07-23

美媒:特朗普政府审查马斯克公司合同07-21

我要上班了|AI时代,自媒体赛道怎么闯?07-17

落地租车游玩受青睐,太原汽车租赁市场火热 请提前做好功课07-16

拓维信息及旗下湘江鲲鹏将亮相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