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正值木耳丰收季,走进两当县左家乡木耳种植基地,一个个木耳菌棒整齐排列,菌棒上,挂满了肥厚饱满、色泽黑亮的木耳,层层叠绕、长势喜人。
工人们忙碌穿梭其中,手指轻捻间,饱满的木耳便落入筐中。田间地头采摘、装桶、搬运、晾晒的忙碌身影,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丰收新图景,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们今年摆放了40万袋小木耳,10万袋毛木耳,目前,已进入盛产期,可以采摘4-5茬,每天有20人左右在基地务工。”基地负责人石红霞说。家门口木耳产业的发展,让村民既能参与木耳管护采摘,又不耽误自家农耕,实现务工务农两不误。

近年来,左家乡立足区域特色,在产业规模、利益联结、品牌打造上做文章,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通过“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技术、统一菌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今年,全乡有木耳种植基地5处,其中有机椴木木耳基地1处,让小菌棒成为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接力棒”,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发展之路。
通讯员 吴亚君 图/文
相关文章:
川报早读丨成都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GDP达12108.2亿元,同比增长5.8%07-25
赵志国: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人工智能产业投入07-24
省市县联动推进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建设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