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今年1月,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正式上线。不同于传统地铁,它的车厢是用碳纤维“拉”出来的,借助碳纤维拉挤成型技术,列车不仅实现减重11%,运行能耗更降低7%。这背后的技术支持,来自深耕拉挤技术25年的南京诺尔泰复合材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从早年产品被国外同行轻视,到如今产品远销30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5年来,南京诺尔泰技术总监程正珲与父亲接力合作,以持续创新的硬核实力,为我国复合材料产业稳步升级注入关键动力。

初心启航:从省钱造设备到行业标准制定者
“拉挤成型,就像是‘挤面条’,只不过原材料是纤维和树脂,把它们按工艺混合后从定型模具里拉出来,就能变成尺寸稳定、强度极高的复合材料”,谈起核心技术,程正珲的比喻通俗又形象。拉挤工艺是复材加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常以玻璃纤维、碳纤维搭配树脂为原料,生产出的材料纤维含量高、性能稳定可靠。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复材行业的拉挤设备还依赖进口,单台设备售价高达数百万元,不少企业想做拉挤复材产品,也只能望洋而叹。

2007年,程正珲(右一)和父亲(左一)在美国威斯康辛客户安装现场
彼时,程正珲的父亲已从事复材装备设计多年。“为了节约成本,我父亲干脆决定,自己造两台设备。”程正珲回忆,当年没有专业生产线,父亲负责设计图纸,母亲帮忙晒图,再找同行朋友加工零部件,最后自己动手组装,两台“土设备”就这么“诞生”了。让人意外的是,父母“捣鼓”出来的设备刚落地,就吸引了下游企业的目光,“有客户看到后非常感兴趣,我父亲就萌生了专门卖拉挤设备的想法”。

2000年,南京诺尔泰正式成立,开始自主研发拉挤设备。2004年,程正珲大学毕业后加入公司,与父亲组成“黄金搭档”。父亲主要负责财务和生产后勤,他则一头扎进技术研发里。“早期公司规模小,一人得顶七八个人用,我既是工艺员、设计员,还要当操作工、翻译、司机,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程正珲说,那段连轴转的日子里,钻研设备原理,解决技术难题,是他唯一的目标。

在父子俩的努力下,诺尔泰逐渐在拉挤设备领域站稳脚跟。如今,诺尔泰每年能销售200-300套复材拉挤成型设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公司牵头主编2项行业标准,参与7项国家标准制定。2017年,更是拿下复材领域国际顶级奖项——法国JEC创新奖,真正从“追随者”成长为“引领者”。
创新为锚:破解世界技术难题 为列车打造“超级骨架”
2019年,诺尔泰接到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的一份特殊订单:采用碳纤维拉挤成型技术,为磁悬浮列车打造车厢。“一节车厢长达25米,每个截面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出10种不同截面的型材,且长度至少25米,性能上还得零瑕疵。”程正珲坦言,这相当于要攻克碳纤维超长截面制品生产的技术性难题,即便放眼全球,也极具挑战性。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程正珲迅速带领团队进入“攻坚模式”。研发期间,厂内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团队针对拉挤工艺的各项参数反复调试优化,从原材料配比、模具精度到过程参数,只为找到最稳定的生产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验收当天,生产线一次性产出40多米的合格产品,不仅顺利达标,更远超客户要求。验收结束后,团队又马不停蹄进驻现场,开展了8个多月的技术支持,确保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传统列车的主承载结构几乎都是铝合金,在轻盈度和抗疲劳性上远不及碳纤维。”回忆起项目经历,程正珲认为辛苦却非常有意义,借助碳纤维拉挤成型技术造出的车厢,比传统车厢轻了40%,抗疲劳性提升了1倍,就像给列车装上一副轻盈又坚固的“超级骨架”。程正珲介绍,今年1月,由诺尔泰提供拉挤技术支持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在青岛上线运营,填补了碳纤维在地铁车辆主承载结构上商用的国际空白,实现地铁列车轻量化、绿色化全新升级。

碳纤维细如发丝、轻若鸿毛、强过钢铁,已成为航空航天、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要支撑性材料。近年来,诺尔泰在将碳纤维拉挤成型技术应用于风电叶片大梁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发明专利,这一突破也推动了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大发展,使中国碳纤维产能在10年间提高了10倍以上。“现在国内规模化应用的碳纤维风叶片大梁拉挤设备中,95%以上来自诺尔泰,在全球市场,这一占比也超过80%”,程正珲介绍。

这样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诺尔泰25年来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和投入。程正珲透露,公司每年都会将营业额的5%-6%投入新产品开发。今年初,诺尔泰新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在1.1万平米的厂房中,研发区域占比近一半。截至目前,诺尔泰已手握42项专利技术,其中弯曲拉挤、变曲率拉挤、垂直拉挤、螺旋拉挤等技术,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后发先至:打破刻板印象 中国设备赢得国际认可
“早期我们公司做的设备还很简单,国外同行看到后,虽然没有直接嘲笑,但会认为这个就是‘Made in China中国货’。”程正珲回忆道,诺尔泰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拉挤设备的小众化特性,诺尔泰多年来坚持参加海外复材行业展会,与国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我父亲就说,国外人做生意,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他年年都看到你,等到有这方面的需求,他就会想到你。”在技术研讨中学习先进经验,在项目交付中提升技术水平,诺尔泰最终用实力撬开了信任的“大门”,成功打开国际市场。

2017年,程正珲和父亲在德国参加复材展会
如今,诺尔泰的拉挤设备已远销全球30个国家,服务近80家海外客户,连日本排名前五、德国排名前三的复材生产商,都成了“回头客”。更值得骄傲的是,诺尔泰销往德国、日本的部分设备,售价甚至超过当地同类产品。有国外客户曾对程正珲开玩笑说:“你们的设备除了贵,其他都没问题”,这句略带“凡尔赛”的评价,也成了对诺尔泰实力的最好认可。

随着全球新材料产业加速向绿色化、低碳化、精细化转型,程正珲又有了新的目标,“不能只满足于做设备制造商,要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材产品升级”。2022年3月,诺尔泰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化学科技研究院(简称:弗劳恩霍夫ICT)签署合作协议,诺尔泰将主要负责技术开发、产线设计及市场推广,弗劳恩霍夫ICT负责模具优化设计、产线优化建议,帮助实现高效稳产。
程正珲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新能源汽车复材热塑性弯曲防撞梁的研发,同时依托弗劳恩霍夫ICT平台,将产品进一步推广到欧洲老牌车企。“我们以前做热固性碳纤维,一旦固化无法再次软化、重塑,而用热塑性技术来做防撞梁,不仅可以回收利用,而且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可以更好助力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性提升。”

“创新始终是诺尔泰不变的底色,未来诺尔泰拿出的产品,一定是世界级创新的产品”,程正珲表示,诺尔泰将以技术为矛,创新为盾,持续赋能中国复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更要为全球复材技术体系注入“中国智慧”。
(记者/孟晓晴 摄像/张晋宁 谢自强 视频/李时 设计/邵静娟)
相关文章:
南京诺尔泰程正珲:以创新装备“拉”出中国复材产业“硬核底气”丨新生代 挑大梁09-08
【铭记•我们的抗战】怀表与皮箱09-03
【食药安全科普系列(七)】肉制品食安科普宣传(三):调理肉制品科普知识点09-03
开学了!凭录取通知书还能买学生票吗?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