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玩具玩偶……近日,在“2025山东省外贸优品购物季”暨“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会场,上千款外贸优品热销,现场人头攒动,商家忙着开单,市民热情采购。
数据显示,自商务部4月启动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以来,至5月初,已累计达成采购意向逾167亿元,吸引2400多家外贸企业和6500多家采购商参加。
在外部环境频繁变化的形势下,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很多外贸企业积极抢抓内销机遇,让“两条腿走路”成为更稳健的选择。
外贸企业加速转型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的共识。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当中,有8.7万家企业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同比增长6.3%,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比例达到了17%。截至3月27日,全国已培育2200多家内外贸一体化的领跑企业。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应该多元化发展,在布局多个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布局好内销市场。”在浙江义乌,朵芙仿真花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宝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的内销占比超50%,对美贸易比重大约占20%。
义乌博众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犁红在5年前就开始投入国内大市场。在何犁红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高性价比的礼品袋市场会越来越大。
“我们持续开拓国内市场,目前国内市场销售占比约七成。”湖南豪牌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江说,公司主打零售价2元到5元的中端打火机,去年生产打火机超过1亿只。做品牌、练内功、拓内需,给了刘汉江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底气。
但外贸商品要进入内销市场,仍面临着标准不统一、消费者接受度低、品牌认知度不强等共性问题,外贸市场和内销市场的差别也让一些企业感到“水土不服”。
“外贸企业习惯了大订单,转向国内市场,还要适应内贸零散小单化的常态。”陈金宝说,外贸商品进入内销市场,意味着企业要面临一系列市场转换成本。一是产品线路的调整;二是内销对供应链的要求比较高;三是习惯问题。
政策助力打通堵点
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一揽子”政策。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4月2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推动“三增三减”。即政府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持,保险机构增加内贸险支持;推动减免困难企业的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
各级主管部门纷纷开启内销“直通车”,组织协会、商超、电商平台与外贸企业对接采购,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更多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
正在全国展开的“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比如在江苏站活动中,一家外贸企业带来的一款咖啡杯,一亮相便成为展会上的热销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施策,帮助外贸企业不断拓宽内销空间。
江苏南京建立了外贸出口滞销企业清单等“六张清单”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广东东莞发布工作方案,强调在防范外贸风险的同时深化改革与开放,借助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外贸发展动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出台“促外贸九条”,既着眼解决当前的现实困难,更注重培育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动能转换空间广阔
“全球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我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把握新机遇、开拓新市场。”东亿电气副总经理白家宝介绍,“公司制定了2年内将内贸销售占比逐步提升至10%的目标。从传统线下代理到新兴的线上渠道,都在积极尝试,正逐步收效。”
从一开始的权宜之计到做好未来长期战略,浙江桐乡的瑞丽家纺(嘉兴)有限公司董事长费中富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打法”。他对记者说,“我们规划的内销方案,一是从社交平台开始,先把品牌做出来,再全面铺开;二是为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做ODM(自主研发设计),比如现在给某会员店做供应,销量也可以。”
“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内需拉动的空间广阔,所以我们非常看好内销市场。”陈金宝建议政府多分享和宣传企业实现外贸转内销的成功案例,让外贸人更有信心。同时加大对外贸企业转内销的培训力度,助力企业平稳适应内销市场新变化。
“通过激活内需、升级产业、搭建内外循环的‘连接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正在提升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与全球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郭迎锋表示,“未来,随着市场一体化发展、制度衔接和产业融合,‘内外兼修’将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财经观察:“两条腿”发力 外贸企业动能转换空间广阔05-24
央行、外汇局,最新发文!05-24
协同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05-22
多家公募积极布局 ETF-FOF产品迎来“第二春”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