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从学校领的校服,是不是很漂亮!”临近开学,河南郑州一年级小学生董承谕时不时拿出校服试穿,兴致勃勃地等待开学。有别于买来的校服,董承谕的校服上面还带着上一任“小主人”的名字,而且完全免费。近日,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新生入学报名现场,登记即可领取的“免费校服”,吸引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好评。(8月28日新华社)

如今校服质量普遍较好,部分学生根本“穿不烂”,毕业后校服可能沦为闲置物品,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新生购买校服的经济负担不容忽视——部分校服套装价格高达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在此背景下,郑州市长江东路小学推行的“免费校服”,既节约了资源,又减轻了新生家长的经济压力。
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提出了“循环使用”等要求;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提出“在中小学校试点校服、课本循环利用”。各地虽以文件形式推广此项工作,部分学校也在进行积极探索,但至今未能全面铺开。
据观察,部分学校存在毕业班学生随意处置校服的现象:有的直接将校服扔进垃圾桶,有的在校服上乱写乱画或随意裁剪,这些不良风气亟待纠正。反观郑州这所小学,通过推行“免费校服”,不仅给新生带来了良好体验,更在于树立了新风尚,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教育。
作为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包含更具现实意义的内容。例如,节约、环保等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层面。推行“免费校服”既能教育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参与环保实践;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教会他们在生活中权衡利弊、节约开支。
换言之,推行“免费校服”不仅对校服上一任“小主人”有教育意义,让他们自愿将校服交给学校循环利用,也对接受旧校服的新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这意味着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说服和教育工作。其中,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特别是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无论是无偿捐出校服还是接受旧校服,家长的意愿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推行“免费校服”的过程中,学校也对家长的消费选择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例如新生家长受到启发后,可能会放弃购买新校服的想法,转而选择“循环校服”。
在推进校服循环使用的实践中,部分学校积极探索新“玩法”,许多亮点值得推广。郑州长江东路小学推行的“免费校服”模式最大亮点在于“免费”,即毕业生免费捐赠、新生免费使用,这更有利于推广,因为新生家长能够直接感受到经济实惠。但这需要学校提供旧校服消毒、清洗的相关依据,以消除家长的顾虑。
总之,“免费校服”模式值得广泛推广,推广的不仅是实物,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消费理念。(文/冯海宁 图/黎青)
相关文章:
“免费校服”,是否可以推广?08-29
着力改善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今年以来南阳市已完成1125所学校安防设施建设 筑牢防线 守护孩子平安成长08-27
体教融合绽放校园活力08-26
新潮文具、盲盒套装……开学在即这类文具需谨慎购买→08-26
台生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实地走访非常感动08-25
迎开学!西安这些新学校即将亮相08-24
4500个学位让就近上学不再难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