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普法新格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10:00    

开好法治教育课程,夯实实践平台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近年来,河北省通过积极构建系统丰富的法治知识体系、真实可感的法治实践体系、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体系,推动形成三维协同的教育普法新格局。

以系统的法治知识引导青少年知法守法

多年来,河北坚持以法治课程为核心,以集中普法为关键,以日常普法为基础,推动形成了专常结合的教育普法机制。

河北明确规定,法治课小学每周至少1课时、初中2课时、中职3年36课时、高中修满6学分,有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每年寒暑假放假前、开学后,全省中小学都会由法治副校长集中上法治课,为学生上好自律守法第一课。仅2024年,全省法治第一课活动就开展5万多场次,参与学生1100多万人,遵法守法的校园氛围日益浓厚。

河北还注重抓日常普法的衔接有序。全省中小学普遍实施了“每月开展一项专题普法活动”等法治教育“四个一”行动,以将青少年法治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以法治实践培养学生用法护法能力

围绕增强学生对于法治的真实体验感、实际操作感,河北通过增建实践平台、增新实践形式、增创实践机会,探索建立了注重实践、学做结合的法治教育模式。

河北制定了“到2027年‘县县有基地、校校有教室’”的目标,持续推动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治资源教室建设,旨在为学生法治实践教育搭建广阔平台。

全省各学校创新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情景剧、剧本杀、法治研学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感受法治的严谨与庄严,探索沉浸式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

河北还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章程制度、校纪班规制定,担任“班级小法官”,参与学生纠纷调解。河北省大学生宪法宣讲志愿团在每年的暑期及节假日到中小学普法,在具体的法治事务中锻炼法治能力。该项目被评为2024年全省“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以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

多年来,河北始终坚持统筹依法治教和法治教育,开展依法治校,规范教育执法,家校协同育人,让学生在法治化环境中相信法治、尊崇法治。

河北连续16年持续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评选活动,引领学校优化内部治理、完善学生管理、保障师生权益,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同时,编制《河北省教育系统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梳理规范教育行政执法事项,以规范公正执法、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并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方案》,遴选出20个省级中小学校家庭教育示范区,提升家长的法治素养,帮助家长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持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体系。

本周刊由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指导支持,中国教育报刊社、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 本期审稿专家 董秀华 周海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1日 第04版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松

相关文章:

构建教育普法新格局05-21

广东明确:不得强制购买中小学校服,自7月1日起施行05-21

“我为大美山西发声”文化讲座暨启动仪式举行05-19

超3267亿元!05-18

龙岗区举办特殊需要学生艺术作品展 邀您共赴温暖之约05-18

女排奥运冠军宋妮娜: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才能走得更远05-16

中缅边境瑞丽:缅甸国际学生开启逐梦之旅05-12

东方启明星篮球联赛圆满落幕 五百余名少年竞逐总决赛席位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