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潮声犹带恨——清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石浦海战”旧闻琐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3:59:00    

今年“五一”节后回石浦老家,正是每年五月一日开始的夏季休渔期。行走在从小长大的延昌道头角码头,港湾里泊满了挂着各色彩旗的钢质渔轮。望着眼前船旗猎猎,我忽然想起,清光绪十年(1885年)中法之战的“石浦海战”,就发生在石浦港。海战中南洋水师的“驭远舰”和“澄庆舰”,就沉没在眼前这片熟悉的海域,其中的“驭远舰”还是“洋务运动”期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2800吨级排水量的巡洋舰,当年满清最大的木制军舰。

石浦渔港船旗猎猎 高子华摄

40多年前,在我是“小镇做题家”的年代,海边岛屿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海底藏宝故事。故事的主角有缈不可及的神仙妖怪,还有武功高强的“绿壳海盗”。石浦沉船故事的主角,已经演绎为慈禧老太后。说的是庚子年慈禧出逃北京紫禁城,有两艘满载金银财宝的轮船,被洋人一路追击,最后沉在石浦港。慈禧仓皇西行,是“石浦海战”15年后的事了。“驭远舰”“澄庆舰”附会成为慈禧藏宝船,真是一出石浦版的“关公战秦琼”。

1885年的中法海战,包括基隆战役、马尾海战、石浦夜袭、镇海之战等战役。石浦古称东关,为东南大洋海路的避风港口,卷入海战,事出偶然。

我就读杭州大学历史系,已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给我们教授中国近代史的郑云山先生,是研究这段历史的知名学者。郑先生两眼炯炯有神,无论上课还是聊天,语气干脆利落。知道我的老家在石浦,有次课间交谈时特意和我说,南洋兵船“驭远舰”和“澄庆舰”,就沉在石浦港。

1885 年初,法国远东舰队侵占澎湖,封锁台湾。为解台湾之危,两江总督曾国荃派遣“开济舰”“南瑞舰”“南堔舰”“驭远舰”“澄庆舰”5艘军舰,由南洋水师总兵吴安康率领,自沪南下援台。得此消息,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7艘军舰北上,拦截南洋水师增援舰队。

2月13日清晨,沿海珊珊来迟的南洋水师舰队,与法军舰队在石浦港外檀头山洋面猝然相遇。南洋水师未战先怯,其时恰逢海气弥漫,航速较快的“开济舰”“南瑞舰”“南堔舰”借着海雾掩护,迅速北撤至镇海口,“驭远舰”“澄庆舰”由于船速较慢,就近退避石浦港。因为渔港水浅被搁,停泊在石浦天妃宫前海面。

战争风云,瞬息万变。一场就要在石浦港外广袤海域发生的大规模舰艇遭遇战,迅疾转换为一场短促的海上夜袭战。跨洋寻衅而来的法夷,不了解石浦港内的守备阵势,也不熟悉水道地形,不敢贸然进港。

孤拔派舰封堵石浦港铜瓦门、东门和三门口等海道出口后,先派小型炮艇进铜瓦门测量水道,又放水雷船先后四次入港试探,遭到“驭远舰”“澄庆舰”和石浦地方兵勇的枪炮还击。经此回合较量,法军摸清了“驭远舰”“澄庆舰”的方位。

2月14日半夜时分,已是农历大年初一,法国水雷船进港偷袭,“驭远舰”“澄庆舰”沉没港中。

和法夷在东南开战,两江总督曾国荃、浙江巡抚刘秉璋等一干地方文武,战时要统筹兵马对付洋人,战后更要启奏朝廷支应善后。这些衙门文本叙述的战事,大体如此,“法夷雷艇数艘乘雾潜入石浦港,突袭我驭远、澄庆两舰。两舰中雷后火势骤起,舰体渐沉。”

最后的说法冠冕堂皇,就是石浦原非战守要地,驭远、澄庆两舰“避敌暂泊,本欲修整后赴援闽洋。不意法夷不顾公法,专以诡诈伤人”云云。满清晚期朝廷上下醉梦、昏聩颟顸由此可见一斑。

和古代传统战事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的“时间之窗”进入了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北京、上海等地开办了近代报纸。中法战争期间《申报》主笔黄式权是浙江余姚人,颇受同邑明代大儒王阳明“经世致用”学说影响。黄式权主导推出战地通讯“石浦军情”、评论分析“兵事客述”、消息“交勘总戎”等,激发民族意识,谴责法军侵略,为后人留下了多维度的观察视角。

《申报》的石浦战事报道,孙善根提供照片

1885年2月20日,《申报》发出“石浦军情”,称法水雷船趁石浦有渔船张帆而归,混杂其中进港偷袭。驭远、澄庆二舰弁勇发现敌船逼近已“急不能止”,迨闻雷声轰发,两舰中弹火起。法船得手后潜遁外洋。

数日后,《申报》又刊发评述,“论甬洋失事与近日战胜之故”,认为“援台兵轮驭远澄庆两艘在于石浦口内失事,天下士民闻之莫不同深愤激。以为船为援台而往,旬月之间,迁延不进”。抨击驭远、澄庆两船管带“既不能与法船鏖战,避入口内复不能保全船身而使搁于浅水,致法人水雷船来攻,无可避就”,“责无可卸,罪无可逃”。

黄式权战后回忆:“与法开战,他报皆讳败为胜,以掩一时之耳目。”“《申报》独守正不阿,自石浦沉船,基隆失地,华军之儒弱不任事,几于道路皆知。”

历史演进经常被偶然事件所牵扯,这种不确定性所导演的冲突、反转和“蝴蝶效应”,或许正是历史吸引人“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流连忘返、欲罢不能之处。1885年的中法战争,不过是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又一章节,1900年的“庚子之变”——京城陷落、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外逃,才是悲剧的最高潮。

就在中法战争发生千里之外的香港,正在香港中央书院求学的青年孙文,为这场战争的窝囊败局愤懑不已。他敏锐地得出结论,战争惨败的根源,就是腐朽不堪的满清王朝。

他在著名的《建国方略》写到:“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农历乙酉年,就是1885年。

潮涨潮落,百年沧桑。石浦当地博物馆收藏着当年“驭远舰”沉没在石浦港的三枚枪炮弹,这是后人打捞“驭远舰”时发现的舰上遗物。石浦作为满清晚期中法战争“石浦海战”的主战场,亦藉此见证了一段古老中国走出“历史的三峡”的屈辱、挣扎和奋斗历程。

象山县博物馆收藏的“驭远舰”枪炮弹,图片来自网络

正是:驭远澄庆今安在,石浦潮声犹带恨。

感谢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善根提供《申报》有关石浦战事报道的报刊资料

来源:高子华

相关文章:

石浦潮声犹带恨——清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石浦海战”旧闻琐记05-24

何立峰将访问瑞士、法国并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05-07

【中国网评】欧洲国家为何再掀“访华热”?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