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后核电机组退役,但“非核家园”仍面临变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3:02:00    



退役前四天,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法案允许核电机组延寿20年



文|《财经》实习生 马铭泽 记者 韩舒淋
编辑|韩舒淋
5月17日,中国台湾地区最后一核电机组——屏东核三厂2号机正式停机。
自此,台湾自1979年启用核电以来,首次进入“零核电”状态,也意味台湾民进党当局提出的“非核家园”政策成功落地
5月17日下午1时起,台湾核三厂2号机逐步降低发电负载,约晚间10时与电网解列,至18日凌晨零时前将反应热功率降至零,进入退役状态。这是台湾地区最后一部仍在运转的核能机组,其关闭标志着台湾长达47年的核能发电历史画上句点。
台湾地区核能安全委员会官网数据显示,17日22时许核三厂2号机的发电量已归零。5月19日起,台湾电力公司(下称“台电”)将启动燃料棒卸除作业,先将反应炉内的燃料移至用过燃料贮存池中暂存,随后推进后续的式贮存以及最终处置场选址等工作。
核三厂退役前,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刚刚通过法律修正案允许核电厂最长延寿20年,昭示着台湾核电命运未来仍存变数。
台湾废核争议
核三厂位于屏东县恒春半岛,建有两台核电机组,总装机190.2万千瓦。其一号机组已于2024年7月退役,二号机组是台湾电网中最后的核电机组。据台电数据,该机组于1985年5月18日开始运转,40年间累积发电约2741.6亿度。台湾《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规定,核电厂的运转执照有效期为40年,期满后必须停止发电。因二号机组运转执照在2025年5月17日届满且未获展延,机组依法必须在当日停止运转。
台湾核能发电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期间。为摆脱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台湾规划并建设了四座核电厂,但只建成了三座
核一厂位于新北市石门区,是20世纪70年代的十大建设之一,1978年商运。核二厂位于新北市万里区,建成于1981年。核三厂位于屏东县恒春镇,是唯一一座位于台南的核电厂,建成于1983年。六台机组,总装机514.4万千瓦。最高峰时期核电供应量占台湾整体电力的半数以上,极大地支撑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用电需求。
根据台电和经济部能源署的统计数据,台湾核能发电在198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当年核电发电量为275.46亿度,占全台总发电量的52.41%。此后,核电占比逐年下降,至2024年降至4.66%。
饱受争议的核四厂位于新北市贡寮区,又称龙门核电厂,自筹划之初就命途多舛,其存废历史上长期是台湾地区的核心政治议题之一。
(台湾地区核电厂简介 来源:台湾核能科技协进会)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全球对核电安全的关注剧增,中国台湾地区也不例外,核电争议逐步升温。核四厂自1980年代规划提出后,因安全顾虑和政治因素反复停建又复工。2000年陈水扁当局一度宣布停建核四厂,但迫于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压力重新复工。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再度强化台湾社会的反核情绪,核四厂于2014年宣布封存,彼时两台机组建设进度分别达到99%和91.5%,最终核四厂部分燃料棒于2018年起陆续送回美国,实质封存进入不可逆阶段。
反对核电发展是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写入“党纲”的政策主张,台湾地区自陈水扁到蔡英文执政期间,皆明确反核2011年3月,日本发生福岛核事故,中国台湾地区爆发反核游行,时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2011年3月24日发布“2025非核家园计划,提出通过寻找替代能源、提升发电效率、节约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电业自由化,达到让台湾地区在2025年不必依赖核能发电的计划。
2017年,民进党当局执政时期,台湾修订电业法,明订2025年全面废止核能发电。但2018年国民党发起“以核养绿”公投,公投提案以59.5%的同意票获得通过,显示民间对于废核进程仍有疑虑,核电的角色重新引发社会讨论。然而,2021年底的重启核四公投未获通过,再次表明民众在支持核能稳定供应电力与对核电安全及核废料处理的疑虑之间,意见高度分歧。
弃核后的挑战
随着核电机组全部退役,台湾地区能源版图迎来了重大转折。当局宣示将在“后核电时代”以天然气和再生能源作为主力,填补核能留下的缺口。根据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能源转型规划,预定在2025年前将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20%、天然气发电提高至五成左右,燃煤比例则逐步降低,以实现稳定供电与减碳目标并行。但当前台湾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远低于目标,2024年,台湾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占比仅为11.9%,燃气和燃煤和主力发电品种。
(2024年台湾地区电力机构 来源:台湾电力公司)
据台电实时数据5月18日21时,台湾地区发电出力为31571兆瓦。核能占比为0,核三厂停机后电网正式无核。发电结构中,燃气为最大电源,占比近58%,功率为12943.6兆瓦,其次为煤炭占比约29%,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则相对有限,水力占3.5%、风力不到0.3%、太阳能为零。储能系统则贡献约3.9%。整体结构显示,台湾在现阶段对燃气与燃煤依赖进一步上升。
为了确保供应无虞,台湾当局近年积极扩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燃气电厂:包括中油公司在桃园观塘的新建第三天然气接收站,以及台电在大潭、电厂兴建多部大型燃气机组等等。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于5月16日视察中油时表示,台湾在核电除役后将持续稳步推动LNG接收和发电建设。他强调,台电于2032年前有信心支撑起国内高速发展的半导体、科技产业用电需求,多座电厂的新机组将陆续加入发电行列,只要各项扩建按计划完成,未来几年供电稳定可期。
尽管如此,但多位专家对电网稳定性和供电安全性表示担忧。台湾清华大学能源专家叶宗洸指出,台湾电网高度集中,若发生单点故障,可能导致大范围停电。他强调,核能虽仅占2024年电力供应的4.2%,但作为稳定的基载电力来源,其退场将增加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进而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此外,台湾的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储备分别仅能维持11天和30天,若遭遇外部供应中断,电力系统将面临严峻挑战。
电价上涨压力也日益加剧。自2022年以来,台湾电价多次调涨,2022年上涨15%,2023年上涨17%,2024年上半年再度上涨25%。电价上涨影响着台湾的制造业,台积电首席财务官黄仁昭指出,台湾厂区的电价已成为全球最高,预计将影响公司毛利率约1个百分点。
而核电是台湾地区成本最低的电源。据台电发布的发电成本数据,今年1至3月,台湾地区核电发电成本为1.76台币/度,明显低于气电的3.05台币/度、煤电的2.64台币/度、风电的2.4台币/度和太阳能发电的4.67台币/度。
目前,台电倚仗政府补贴运作,维持着岛内相对部分发达国家较低的电价,但连年亏损。2024年,台电发电度电成本为3.7113新台币,而台湾地区居民电价和工业电价分别为2.77新台币/度(约0.66元/度)和4.27新台币/度(约1.02元/度)。2024年,台电亏损411亿新台币,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过4000亿新台币。
核三厂2号机组退役前,台湾地区刚刚就核电命运再次进行博弈。5月13日,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修正案,允许核电厂最长延役(延寿)20年,取消经营者需提前5至15年申请的限制,运转执照到期后仍能申请延役,引发台湾政界与社会热议。
但修法不意味着核三能立刻运转,需要台电先进行评估,延役申请还需经严格的安全审查与地方同意。卓荣泰称,重启需要经过安全体检程序,据台电估算,体检大约需要三年半。
目前来看,该修正案的通过更多具有象征意义,标志着台湾地区核电存废仍然面临巨大分歧。短期内台湾电网仍将以零核电状态迎接今夏高峰考验。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核电是否归来,如何破解电力供需和能源转型的难题是摆在台湾面前的现实问题

图片

责编 | 秦李欣

图片

相关文章:

台湾最后核电机组退役,但“非核家园”仍面临变数05-19

大陆游客“五一”带热金门旅游05-08

中国广核:子公司核电机组建设获得核准04-28

核电站遭遇地震会有危险吗?生态环境部:核电厂面对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有安全保证04-23

中信证券:电价机制改善刺激投资 抽水蓄能行业步入扩张周期04-21

“马关割台”130年 台湾雾峰林家后人:坚守民族命脉的历史不该被遗忘04-19

下月起,佛山电费调整!04-14

便利店成“战争堡垒”,赖清德引战害台又一例证!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