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起,国家组织的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落地执行,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明显增多。手术一个月后,患者陆续到医院进行开机测试,至此,这些听障人士将重回有声世界。
医生:“告诉我,能听见了吗?”
琳琳:“听见了。”
医生:“今年几岁了?”
琳琳:“11岁。”
医生:“真棒,可以,不错。”

再次听到声音时,琳琳脸上的表情由忐忑变为惊喜,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琳琳今年11岁,家住昭通。出生时并无异样,上幼儿园后,老师渐渐发现琳琳有些不对劲。
琳琳父亲 杨先生:“当时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说怎么叫都没反应, 才发现的。医生检查说,可能是小时候容易感冒发烧,可能是药物导致的听神经受损。”
从此,琳琳只能借助助听器聆听外界的声音。今年2月,杨先生带着琳琳到医院进行听力复查,最担心的结果还是发生了。

琳琳父亲 杨先生:“做听力筛查时,基本达到全聋了,助听器已经对她没有帮助了。医生和我说,3月份通过集采之后,人工耳蜗比较适合我们,我们就决定给她做。”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裴嘉红:“像刚刚这个女孩的人工耳蜗,如果没有集采之前的话,她的费用是28.8万。现在集采之后,价格就降下来了,她的费用可能就是5.6万元左右,加上手术费1万多元,总费用大概7万元。”
3月12日,琳琳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仅2万多元。术后一个月后,琳琳到医院进行开机测试。
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琳琳:“杨琳。”
医生:“啊,好棒好棒!”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裴嘉红:“以前我们一个月可能几台手术,不到10台,自打集采以后,可能一个月20多台手术。”
裴嘉红介绍,开机测试听到声音的那一刻,许多家属和患者都很激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裴嘉红:“耳蜗里会储存四个程序,每个程序是逐渐加大的,一开始声音比较小,逐渐逐渐放大声音让她去适应。刚开始病人能听见,可能听不懂,逐渐适应声音后,就能听清了。”

琳琳爸爸表示,琳琳适应右耳的人工耳蜗后,将进行左耳手术。目前,随着科技进步,人工耳蜗禁忌范围越来越小,做核磁共振、游泳、接电话等都不受影响,但要保护好体外机以免受损。同时,医生也提醒,一旦发现听力障碍,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千万不要让耳朵"沉睡"。
记者:李晓雯 米志宏
编辑:侯婧
责编:唐鹤嘉 王云
主编:侯思名
终审:顾斌
相关文章:
安宁温泉旅居联盟授牌成立 聚力打造全国知名康养旅游度假小镇04-30
昆明重工中学师生弘扬工匠精神04-29
全红婵家人声音被AI合成冒用带货,此前曾有多位明星成AI合成受害者04-28
尚东红,被查(附简历)04-23
图片新闻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