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刀记》,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抗日文学经典,是一部在文坛熠熠生辉的作品。它以鲜活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勾勒出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不断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
“把黑暗的旧社会揭他个体无完肤”
“元宵逛灯朝西看,灯笼要把绳压断。一烛灯火一汪血,财主过节咱过关。”鲁西北平原运河岸边的龙潭镇,街道的一边破破烂烂,是穷苦农民的居住区,因运河决堤,土地减收,很多穷家小户倾家荡产;街道另一边则住着大家富户的地主,他们张灯结彩,尽显荣华富贵。在元宵夜,长工梁宝成被恶霸地主“白眼狼”耍阴谋栽赃,他到官府报案,被用大棍屈打,不久就撒手人寰,妻子随即跳河自尽。梁宝成的宅基地被地主霸占,十二三岁的儿子梁永生为了求生,背着家族仇恨,一路北上逃难。
少年梁永生路遇雒大娘、门大爷等穷苦人,他们互相帮扶、接济。门大爷向梁永生“授刀传艺”,并教导他“有志气、有骨气”“勇敢反抗、勇敢斗争”的大刀精神。梁永生逐渐成长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慷慨仗义的英雄。在黄家镇,他痛打抢民女的财主恶霸;洪灾中,他刀劈地主爪牙;在天津街头,他怒打日本兵;重返家乡,为复仇勇斗地主,血染龙潭。因为恶霸地主与日寇勾结,复仇失败的梁永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指挥员。再次回到龙潭镇的梁永生,已成为抗日武装大刀队的队长,带领队员们勇敢惩治汉奸,积极抗日,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著名作家郭澄清的长篇小说《大刀记》,从创作设想到最终成稿,耗时十多年,又历经各种波折,终于在1975年出版。
郭澄清是在炮火中长大的一代作家。郭澄清8岁时,日本侵略者轰炸了宁津县城,他看到了日军的种种暴行,也看到当地百姓拿起长矛大刀积极抗日的场景。长大后,郭澄清响应号召参军入伍。济南战役后,他留在济南从教。1950年,为了给文学创作积累素材,郭澄清要求离开济南,回到宁津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写作。“当时我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决心通过自己手中这支笔,把黑暗的旧社会揭他个体无完肤,把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闹翻身的丰功伟绩著书立说,向全世界宣告。”郭澄清利用与人下棋、下乡采风的机会,搜集抗战素材。为了创作,他甚至住到一位大刀队老战士的家里。白天劳动、晚上听故事,《大刀记》的架构慢慢在他的脑海里成型。这部小说从清末民国时期写到抗日战争胜利,记述了农民群众所遭受的“三座大山”压迫,以及梁永生、沈万泉等人的反抗斗争精神。因为小说中有真实的历史、生活,作品一出版,就深受读者喜爱。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宗刚认为,郭澄清在创作《大刀记》时,非常重视生活的作用,把生活直接熔铸到了文学作品中,这使得其作品具有了某些史诗性的品格。“郭澄清将个人的家族历史和鲁西北的历史有机地结合,让我们通过一个家族和地区的历史看到了中国历史。”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守森在文章中称:“在‘前十七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郭澄清无疑是一位卓具艺术才华的作家。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叙事结构,尤其是在语言的文学性方面,都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字里行间有山东人的精神传统
抛开《大刀记》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这部作品能经得住时间考验,成为红色经典读物,还因为它确实鲜活、可读,在讲述抗日故事上独具匠心,有其独特魅力。
《大刀记》由血染龙潭、巧夺黄家镇、夜战水泊洼等诸多核心单元故事组成,吸纳的是《水浒传》这类古典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斗智斗勇的叙事模式。小说中的刀艺、武术的传承,让读者有读侠义江湖和英雄“养成”的熟悉感。小说中,梁永生巧妙脱险、梁志勇“打虎遇险”等精彩描写,情节跌宕起伏,有着传奇小说的阅读韵味。小说宏大的视野、史诗叙事,又让其有《创业史》《红旗谱》等经典长篇的波澜壮阔和厚重深邃。《大刀记》还运用很多鲁西北方言、民谣,读起来爽朗又亲切,有山东人的精神传统。
《大刀记》出版后,不断被改编成话剧、连环画、评书等多种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小说《大刀记》发行400多万套;连环画发行至少560万本;广播剧在全国几十家省级电台播放。
电影版《大刀记》1977年上映,故事悬念迭生、引人入胜。影片对梁永生的刻画,更加突出其英雄性,他刀枪不入、临危不乱,是一个标准英雄式人物。影片的一个亮点是,将生活与革命融合,除了精彩战斗戏份,元宵节踩高跷、舞狮子,运河决堤穷苦人卖儿求生,主角一边逃难一边打铁、干苦力谋生等,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多面生活。在文艺作品比较匮乏的年代,电影《大刀记》有很多艺术上的突破。
2015年,电视剧《大刀记》问世。电视剧保留了小说的主线故事,通过改编,让阶级对立、家国仇恨、情感纠结等剧情看点更加丰富,梁永生的铁汉形象也更符合当下审美。
李宗刚说,《大刀记》的成功对当下的文学创作有很多启发。“作家要有为文学献身的精神。”李宗刚解释,郭澄清在创作《大刀记》时抗拒了种种功利性诱惑,割舍掉城市优越的生活,回到农村。“作家要有深潜于民间,深入人民火热生活中去的决心。”
(大众新闻记者 师文静)
相关文章:
《大刀记》:书写鲁西北抗战英雄传奇07-20
赵登禹:抗日救国 是我军人天职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07-07
中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传递坚定价值观06-25
太原:萱草盛开 待您欣赏06-25
小说经集体创作直通舞台 人艺新戏《一日顶流》流行热梗趁热“上桌”05-19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05-13
海晏幼儿园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家精神宣讲会,汲取教育前行力量05-08
宣恩高罗:抹茶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