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进入新时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获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显示出更大的活力和张力;另一方面,市场化、民主化、数字化、法治化浪潮席卷而来,深刻改变了社会的组织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这给基层治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主体参与性不足、资源供需不平衡。
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基层治理的党建引领显得尤为迫切。从既有实践来看,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把党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党员既是党的政策落地执行的关键力量,也是团结群众、化解矛盾的重要桥梁。在当前基层治理中,党员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都还有待提高。由于基层党员所在的单位、岗位、职位各不相同,其诉求也不尽一致,因此不能“一刀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采用“分类管理+分层激励”策略。对偏重价值需求的,可设立党员示范岗、示范团队、示范单位、示范楼宇、示范社区,打造多级示范体系,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参评各类荣誉称号;对偏重物质需求的,可通过移动平台把党员参与社区公益和志愿活动的行为,以“时间银行”或“组织力积分”的形式存储下来,转换为免费的社区公共服务。

禅城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开展法治宣传。/资料图片
二是让兼职委员不空挂。近些年在“大党建”思路指引下,各地开展兼职委员选聘并取得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兼职委员空挂现象也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几个方面,包括权责机制虚化、激励约束缺失、履职保障不足、组织协同断层等。为此,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通过制度重构打破空挂困局,通过权责清单化+契约化管理、双轨激励机制+动态退出机制、数字赋能+场景化履职、组织联动+资源包干等方式,推动兼职委员从象征性参与转向实质性治理。例如,可采用“党性驱动+利益驱动”策略强化对兼职委员的激励。党性驱动靠的是党组织纪律要求和党员觉悟,利益驱动则是让参与单位看到现实的或预期的收益。一个可行办法是,在街道和社区组织下,相关各方分别列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通过双向认领,实现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三是在镇街和社区党建之间实现“一键安装”。简而言之,就是在完成上级交办的党建任务的同时简化工作流程。基层工作“一根针千条线”,事无巨细都要承担,任务重、压力大,亟待“减负”。首先,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助推党建工作规范化。除依规依章配置人员、场地外,党委及党支部的年度计划、日常活动记录、组织宣传活动、考核和总结等,都要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其次,实行党建目标管理,以年度或季度为周期制定目标任务,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和升降机制;再次,对上级党组织分派的重大临时性任务,主管部门先要明确思路,再将实施步骤和具体内容下达给基层社区,既要布置任务还要讲清要求;最后,建立党建资源库,将所涉信息应收尽收,避免需要时再层层填表,造成低效重复。
文字丨胡庆亮刘思畅(作者单位:佛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文章:
家门口养老,呵护银发族幸福晚年(消费视窗·服务消费一线探访⑤)04-30
幸福便民集市 吹来反邪春风04-25
商南县城关街道南大街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森林“防火墙”04-25
阳禺夜话 释法解忧 清远阳山探索特色基层治理工作模式04-25
免费、免费…你家社区已启动04-24